“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绚丽乐章,每一个奖杯、每一块奖牌、每一面锦旗,都镌刻着他执著的法治信仰。”想想今年自己荣获河北省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称号的场景,石家庄晋州市人民法院院长纪兰生始终觉得这段颁奖词有些过于华丽。
纪兰生不喜欢华丽,他喜欢脚踏实地的朴实,一如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在他看来,法院大门里头是单位内部的小环境,大门外头是当地民情、社会氛围的大环境。只有改变提升了法院的小环境,才能影响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法院工作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才会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如今,在晋州市,有谁说法院不对,老百姓都不会答应。对此,纪兰生很欣慰,自己的这套“环境论”有效了,不是一味适应环境,而是努力改变环境。
狠抓多跑杜绝“法律白条” 他身先士卒,与干警一起破解“执行难”,打造出一个“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河北省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纪兰生颁奖词
凌晨四五点钟,30多名法院干警分乘警车下乡展开集中执行,车队闪烁着警灯进入村庄,将“老赖”围堵在家中。2012年起,这种声势浩大的拉网式集中执行行动成为晋州法院的常态活动,每周最少组织一次。
晋州法院的“异军突起”开始于对“执行难”的破解。“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逐乡、逐村、逐户拉网执行,不仅是对被执行人的震慑,也是对其家人的教育。”纪兰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被执行人的素质不会主动提高,需要法院从内到外的鞭策。
经过带着干警翻透“箱柜”,初任晋州法院院长的纪兰生查清了法院的执行底数,触动他的不是查出的124件陈案和97件“游离”涉执案,而是法院干警对待执行的态度。
在纪兰生看来,“执行难”固然与部分被执行人法治观念淡薄、逃债赖债思想严重有关,但法院自身长期存在的“消极执行”是导致基层法院“执行难”的重要原因。执行干警畏难不前,领导干部不敢担当,执行工作逐渐边缘,“执行难”在所难免。
“判决再公正,执行不了,判决书就成了‘法律白条’。执行工作没有其他捷径,只有狠抓多跑。”纪兰生清醒地抓住了法院工作的“牛鼻子”,为破解“执行难”开出一系列药方。
晋州法院将全市按乡镇划为5片,每片组建一个包片执行组。平时以组为单位自主执行,案情复杂、执行难度大的案件,由执行组摸清底数,上报法院执行局,进行集中执行。集中执行由法院领导带队,执行局、法警队、其他庭室骨干共同组成执行方阵。
“这一做法有效规避了执行风险和消极执行行为。”纪兰生告诉记者一组数字:仅2015年以来,晋州法院就组织拉网式集中执行199次,涉案1491件,执行标的9394余万元,对拒不执行的行政拘留232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9人。
板子并不只往外打。记者注意到,晋州法院对消极执行、办关系案及违规办案的4名干警进行了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对两人给予调离执行岗位、离岗培训处理。
持续了3年多的拉网式集中执行活动,从最开始的每周最少两次到现在的每周一次,行动密度的降低背后,是执行案件数量的减少和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率的大幅提升。
“让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就像纳税人自觉纳税一样,这是法院执行工作的最高境界。”2012年以来,晋州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523件,执结2748件,执结率78%,执行标的1.5亿元。“晋州法院已经解决‘执行难’问题。”纪兰生骄傲地说。
2013年12月,晋州法院执行局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体会老百姓打官司艰辛 他身体力行,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荣立集体一等功。
——河北省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纪兰生颁奖词
甫一上任,迎接纪兰生的是“三道金牌”:石家庄市纪委、石家庄市委政法委、晋州市委分别对晋州法院的队伍管理和作风建设提出严厉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头疼事还没完。晋州法院新班子上任的第一天,上访的队伍从法院三楼排到一楼,一百多号人指名道姓地要找新院长“讨说法”。
彼时的晋州法院,审判庭里满是垃圾,办公楼里没有暖气,法官下乡办案得自掏路费根本不积极,走在大街上群众对法官指指点点……在立案庭、审判庭、执行局都干过的纪兰生心里清楚,硬件设备的缺失是一大问题,更重要的是队伍的士气和对百姓的感情。
“假如我是当事人”换位思考大讨论,这是纪兰生发起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干警人人登台谈感受,坐在评委席上的是11名案件当事人。随后,一系列“扶正祛邪”活动陆续展开,半年多后,来法院打完官司的群众出去都开始传颂,“法院跟之前真是大不一样”。
由于宅基地纠纷,晋州市蒋家庄村民蒋某和邻居打起官司,法院作出判决后却始终未能执结,蒋某此后连续12年不断上访,当地领导协调出资3.3万元仍不接受。纪兰生决定解决这起信访“骨头案”,和蒋某交起朋友拉近感情。“院长这么关心我,给足了面子,我不能让领导为难。”第二天,蒋某就赶到法院,当即表态自己不再上访,并满意接受1万元。
仅用一年时间,晋州法院就化解涉诉信访积案763件,5年以上的陈案396件,截至目前,该院信访案件化解率100%。
2012年,考虑到女法官比较有耐心,晋州法院抽调5位女法官组成信访接待室,被称作“五朵金花”,5厚本台账形成翔实的“民情档案”。如今,“五朵金花”快要“失业”了,有时好几天才接待一个上访人。
“法官推诿、扯皮、怕麻烦,结果是越来越麻烦;给群众无障碍的诉求表达渠道,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得到的必然是他们的拥戴。”纪兰生说,只要把老百姓的疾苦当做自己的疾苦,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2012年和2013年,晋州法院先后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二等功和一等功。
努力让当事人胜败皆服 他埋头苦干,将一个业绩平平的基层法院变成了全市、全省的“学习楷模”。
——河北省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纪兰生颁奖词
两家开发商合伙买了4亩地,用地过程中却产生了矛盾,一方想要把两个用地项目连成一片,一方想保持自己的用地规模,谁也不肯出让,官司最终打到了晋州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和当初的买卖合同,对土地进行分割判决,看起来是最公平公正的。然而,分割后的土地将变得零碎,对谁意义都不大,这样的判决双方都不会满意,矛盾并不能解决。
为了案结事了,纪兰生一面亲自给当事人做工作,一面找到双方的亲朋好友,劝说各退一步。最终,两家开发商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协议,其中一方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将土地收购,双方对调解结果都表示满意。
从大量的信访案件中,纪兰生看到了工作中的各种漏洞和制度的不完善。“办案是个良心活,自由裁量范围大,法官办案尽心不尽心区别很大,案件有瑕疵导致群众不满,这是上访多的一个主要因素。”结合自己20多年法院工作的经验和晋州法院的实际情况,纪兰生亲自执笔起草了该院《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共计8章71条的管理办法涵盖了立案、审判、执行全方位,涉及到从立案到归档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明确规定了运作方式、运行程序、质量标准、时限要求。
从此,晋州法院的每一起案件都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严格管理案件流程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信访案件数量不断下降,既规范了法官办案行为,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纪兰生说。
2012年以来,晋州法院开始对案件质量进行评查,已评查案件近万件,通报了瑕疵案件36次。通过案件评查,确保每一项裁判都经得起检验,只有在公平公正的裁判面前,当事人才会胜败皆服。
在纪兰生眼中,调解结案是最高质量的审判,“逢案必调”已经成为晋州法院的刚性制度。
环境的改变并不容易,老百姓对调解的认识也并不统一。“对你没好处的事,干嘛辛苦来我家做调解?”开展之初,不少群众会这样质问上门调解的法官。慢慢地他们发现,诸多案件通过调解得以顺利解决。截至目前,晋州法院的案件调解率已达到75.5%。
审判和调解相结合,“审结一案,和谐一片”,纪兰生称之为“和谐诉讼”。为了营造“和谐诉讼”的社会环境,晋州法院会同75个科局级单位、224个行政村,选聘出大批专兼职调解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社会各界力量都参与进来,构建起联调工作网络,社会对法院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立案登记制实施后,晋州法院的受案数上升,结案率、执结率、调撤率也同步上升,此外,上诉率、发还改判率、执行案件受案数却均有下降,这与晋州法院工作水平的提升和当地法治环境的改善直接相关。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晋州法院创新司法为民的举措,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真心称赞。”2014年11月,石家庄市委政法委、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对晋州法院进行调查,在调查报告中如是表述。
在纪兰生的带领下,晋州法院建设成为令百姓信服的“民心”法院,改变了法院的形象,也改变了当地的环境。纪兰生说,他的这套“环境论”其实就是群众路线、就是法治信仰、就是百姓情怀。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61118/Articel01001GN.html